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4)

    罗睺罗  紫竹林中自在,莲花座上现如来。  慈悲喜舍遍法界,惜福结缘利人天。  禅净戒行平等忍,惭愧感恩大愿心。  无怨无恨不结仇,无贪无淫无所求。  无腐无私无结仇,无官无禄一身修。  红尘里...上的,显宗是修习密宗的基础。例如,在西藏显宗教法的作法辩论和密宗教法的作法口头传授是并行的。许多修行方法如“”、“行”、禅定都是显密共有的。即使是藏密在印度的祖师和莲花生、阿底峡尊者等藏地祖师也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657059.html
  • 良价的禅学思想

    全文:自在菩萨.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.照见五蕴皆空.度一切苦厄.舍利子.色不异空.空不异色.色即是空.空即是色.受想行识.亦复如是.舍利子.是诸法空相.不生不灭.不垢不净.不增不减.是故空中无色.无...讳,也胜前朝断舌才。”所谓“无中有路”,就是说从真如法性中,发现了一条通路,而能统摄千差万别之诸法:以自由自在的活动于宇宙之间。这一条通路,是和真妄迷悟、定散是非的分别判断相隔绝的;也就是言语文字所...

    彭楚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5257337.html
  • 论《红楼梦》中禅宗思想对“情”、“空”的超越

    空”观念是佛教最基本的观念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说:“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……”[vi]佛家把一切能感知的现象都...思想就够了。”[vii][viii]杜景华在其《〈红楼梦〉与禅宗》一文中谈道,“对于曹雪芹的禅空,我想我们是不必回避的。无论有意无意回避或绕过这种禅空,对于红楼梦一开卷便抛给我们的许多迷离观念以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057900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

    自在菩萨”,这里的“”就是观照,它既不是用肉眼观看,更不是胸内肉团心的作用;既不是大脑神经的功能,也不是用第六意识去分别观想,而是无形无相之性的作用,即集中心力观照所修的法。  净土宗修念佛法门...;即念即,即即念。务使全念即,念外无;全即念,观外无念。”才能证入念佛三昧。所以,净土宗离不开观照。  再讲禅宗。禅宗也离不开观照。禅宗要参一句话头,要起疑情,使全身心都集中在话头的疑情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858288.html
  • 敦煌诗词补正与考源

    唱歌。能自在释禅那,风不垂(吹)前水不波。有情与拔三途苦,无意将身入乃(奈)何(河)。  《又同前》,见于P.3156写卷。在《又同前》之上,还有1首。因此首处卷残,失题,仅见“相□黄土盖面地,终□□...不取任君将。”而其歌后和尚答语的前4句,还见于同时代的宠蕴居士诗:“余有一宝剑,非是世间铁。成来更不磨,晶晶白如雪……。”由是之,其歌在流传过程中的歌后问答部分已为僧人或信士删除。然而,尽管P....

    汪泛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4458410.html
  • 《西游记》与佛教文化

    多心经》乃是佛教大般若部的核心经典,而《西游记》作为道教全真道教义的体现,则将《心经》具体化为修心之径路,也即心灵之路的历程。《般若心经》所讲,乃是:  自在菩萨(观音)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...十三年”,是因为贞观谐音作了全真道修炼之中的“正”,而“十三”正是地支十二之后的又一轮开始,便是“子时一阳生”,正好采取,所以开始取经。取经“凡三十五部,计五千零四十八卷”,照应的是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的...

    李安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1858445.html
  •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

     1、世间如幻,人生如梦   佛教将其教义总结概括为“三法印”,即“无常、无我、涅槃寂静”。而其中的“无常、无我”都在于说明世间万法现象的虚幻和不真实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云:“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...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”。   再如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   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   查慎行在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里引云门宗天衣义怀禅师的一段话,以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858914.html
  • 感悟方立天先生

    从四个层  次去理解。  其一,从存有论来看,空即缘起、关系、过程。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起。事物没有  主宰没有永恒,没有真正的自性。这是空的理论的基础。《般若心经》:“自在菩萨,照见五  蕴皆空...自在。  对今天特别具有启发意义的,除了以上所说之外,还有佛教人生哲学的伦理。佛教人  生哲学讲究因果报应,三世轮回,有著名的十二因缘说。十二因缘是无明(贪痴等烦恼为  生死的根本)、行(造作诸业)...

    吴 言 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259063.html
  • 中华道学与佛学之经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与根本

    必须勤修精进,依般若波罗密多法,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此即为修养行为的最高境界,释为无上正真觉。  诗曰:净空悟大千,定中自在,运法周天数,无上正真觉。  又曰:大千本非空,自在亦始然,周天循环理,何须真与觉。  再曰:空而不空何须悟,与不观均自在,天人相合循环理,  觉与不觉真亦真。  再曰:本性直悟通天路,大道如来是自然。  故曰:大道如如不动,如去如来………  此即是教外别传,释佛...

    冯智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4559184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为了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,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。  我们就以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这一表述佛教整个般若智慧之"核心"或"心要"的经典来考察一下佛教所讲的"空"之真义。从《心经》可以看出,自在...特殊,是具体。哲学与哲学类型的差异,是通过哲学的确定而展示出来的。哲学观又是通过对"什么是哲学"这一哲学的最高问题的解答来确定的。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的,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,这样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